睾丸活检会不会产生抗体?

2018-08-20 15:11

  在不孕不育夫妇中,男性因素导致的不育症约占50%左右;抗精子抗体相关的不育,估计占男性不育症的2.7%~4%。所以,不育症夫妇很关心抗精子抗体阳性的问题。小强夫妇结婚4年不育,着急要孩子。妻子检查来检查去,没有发现什么问题;小强来一查,精液中无精子。再查染色体和精子发生基因(AZF),又是好的。这时,医生建议做“睾丸活检”,又告知了一些并发症和风险。

  为了生育一个孩子,小强决定“拼一把”。毕竟是在睾丸上动刀枪,别的不担心,但穿刺会不会造成睾丸屏障破坏,产生抗精子抗体?脆弱的睾丸伤不起呀,会不会加重精子生成障碍?现在哪怕只有几个睾丸精子,多多少少还是个希望;万一“穿刺活检”因为倒霉抗体产生,没有了精子,岂不是雪上加霜。
 


 

  男人为什么产生精子的抗体

  情况下并不与自身免疫系统接触,因此也属于“外人”。在生殖道粘膜损伤、睾丸损伤和手术、炎症、化学或物理损伤、生殖道梗阻、男性绝育术等情况下,破坏了睾丸内将精子和自身血液系统隔开的天然屏障,精子可能进入血液,免疫系统对精子产生反应,触发抗精子抗体产生。

  抗精子抗体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受孕过程的多个环节,包括凝集和/或制动精子、直接或间接杀伤精子、阻碍精卵融合,改变精子生成、发育和成熟所需的局部微环境以及精子细胞的内环境等。血清中抗精子抗体浓度与生育能力下降有关:抗体滴度为1:128~512的男性中生育率仅为12. 5 %;在抗体滴度≥1:1024时,无1例能够生育。

  输精管结扎术后抗精子抗体阳性率高达50%~80%,术后6~12月达高峰,约30%的患者几年后抗体滴度下降,但仍有患者源于1996年后还存在抗精子抗体。一些输精管结扎术后的男子,希望再生育而借助于显微外科的输精管再通手术,手术很成功但仍然不育,持续存在的抗精子抗体是原因之一。

  睾丸活检会不会产生抗体

  睾丸活检有穿刺活检和开放活检。确实,睾丸活检是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,破坏睾丸结构,会诱发产生抗精子抗体。开放活检损伤越大,产生抗体更明显;睾丸细针穿刺活检,损伤小因此抗体升高不明显。因此现在临床上更倾向于用细针穿刺,常用称为睾丸精子抽吸术(TESA)、睾丸细针抽吸细胞(FNAC)技术。

 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,TESA对激素、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及睾丸大小没有显著影响,认为TES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;FNAC前后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也没有显著差异。过去我们动态分析睾丸活检男子的血抗精子抗体,发现睾丸活检后能诱发抗精子抗体生成,短期内抗精子抗体升高明显,但如果没有持续抗原(精子)的释放,生成抗精子抗体有一个自行消亡的过程,活检后6个月时抗体滴度基本恢复正常,同时血清中FSH、LH、T、INHB等激素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。

  所以,小强采取的细针穿刺睾丸活检,对睾丸损伤较小,因为没有持续抗原的释放,细针穿刺睾丸活检生成抗精子抗体的量是有限的,而且抗体也有一个自行消亡的过程,睾丸活检后半年抗体就基本消失了。